时间: 2025-04-27 05:32:17
面对证据,他不得不供认不讳,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0 22:17:50
句子:“面对证据,他不得不供认不讳,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这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使用了过去时态,被动语态(虽然“供认不讳”和“承认”是主动形式,但可以理解为被动意义,即他被证据迫使承认)。
这个句子描述了一个在法律或道德上有责任的人,在面对确凿证据时,无法否认自己的错误,只能坦白承认。这种情境常见于法律审判、道德谴责或个人反省中。
在实际交流中,这种句子可能用于描述一个严肃的、不可否认的情况。语气通常是严肃的,表达了一种无法逃避的责任感。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这个句子涉及到的“供认不讳”是一个法律术语,常见于司法程序中。它反映了法律文化中对证据和坦白的要求。
这个句子通常出现在法律报道、道德讨论或个人反思的文本中。它传达了一种严肃的、不可逃避的责任感,强调了证据的力量和坦白的重要性。
1. 【供认不讳】 供认: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讳:避讳。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
1. 【供认不讳】 供认: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讳:避讳。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
2. 【承认】 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他承认这是他干的; 即国际承认”。一国认可另一国为主权国家和新的国家机构为合法政府,并愿意与其交往、发展正常关系的外交行为。一般采用相互致函、发照会、发表联合公报、互派外交代表、签订条约等形式来表示。相互承认是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
3. 【自己】 代词。自身﹐本身; 自己人; 知己亲近;关系密切。
4. 【证据】 判定事实的依据,用来证明的材料证据不足; 诉讼法上指侦查、审判机关在办案中搜集的、能够表明案情真相的材料。应是确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且与案件有关,须经办案人员按法定程序收集和查证属实。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
5. 【过失】 因疏忽而犯的错误;刑法上指应预见却没有预见而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民法上指应注意却没有注意而造成的损害他人的结果。
6. 【面对】 以背相对。面,通"偭"; 面对面,会面; 犹面向; 当面对质; 谓当廷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