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6:46
乐道安贫的人往往内心丰富,不以外在物质为满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9 19:42:07
句子:“乐道安贫的人往往内心丰富,不以外在物质为满足。”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认为那些乐于追求精神满足而不追求物质财富的人,其内心世界通常是丰富的。这种观点在强调精神生活重要性的文化背景下尤为突出。
这句话可能在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在实际交流中,这种表达可以用来劝诫或启发他人,强调内心的丰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这句话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如儒家思想中的“安贫乐道”,强调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这句话在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内心的精神需求。
1. 【乐道安贫】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1. 【丰富】 (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物产~|~多彩|~的知识;使丰富:开展文体活动,~业余生活|通过实践,~工作经验。
2. 【乐道安贫】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3. 【内心】 心里头:~深处|发自~的笑。
4. 【往往】 常常; 处处。
5. 【满足】 对某一事物感到已经足够; 使满足; 达到一定期限。
6. 【物质】 哲学上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指生活资料、金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