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6:53
由于他的行为不当,学校决定将他摈诸门外,不允许他参加任何校园活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2 08:49:32
句子:“由于他的行为不当,学校决定将他摈诸门外,不允许他参加任何校园活动。”
这是一个复合句,包含一个原因状语从句(“由于他的行为不当”)和一个主句(“学校决定将他摈诸门外,不允许他参加任何校园活动”)。主句是一个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描述了一个因学生行为不当而受到学校惩罚的情境。这种情境在教育环境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学校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用于传达学校的决定和态度。这种表述可能带有一定的正式性和严肃性,传达了学校对不当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中“将他摈诸门外”是一个形象的表达,源自**传统文化中对不受欢迎者的排斥行为。这种表达在现代汉语中仍被广泛使用,用以形象地描述排除或拒绝某人参与某事。
句子在上下文中通常出现在学校对学生行为进行管理的背景下。这种表述强调了学校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对不当行为的惩罚措施。
1. 【摈诸门外】 排斥在门外,不与之同流
1. 【不当】 不合适;不恰当:处理~|用词~|~之处,请予指正。
2. 【允许】 答应;同意。
3. 【决定】 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领导上~派他去学习ㄧ这件事情究竟应该怎么办,最好是由大家来~; 决定的事项这个问题尚未做出~ㄧ组长们回去要向本组传达这项~; 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存在~意识ㄧ这件事~了他未来的生活道路; 客观规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发展变化~性ㄧ~因素。
4. 【参加】 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工会|~会议|~选举|~绿化劳动;提出(意见):这件事儿,请你也~点儿意见。
5. 【学校】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6. 【摈诸门外】 排斥在门外,不与之同流
7. 【校园】 学校内供休息﹑观赏的园子。亦泛指学校范围内的地面。
8. 【由于】 表示原因或理由:~老师傅的耐心教导,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表示原因,多与“所以、因此”等配合:~他工作成绩显著,因此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9. 【行为】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不端|揭露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