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8:55
面对学校的改革,我们必须改弦易张,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2 12:29:28
句子:“面对学校的改革,我们必须改弦易张,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句子为陈述句,使用了一般现在时态,表达的是当前或普遍的情况。
句子出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强调个体(学生或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或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用于强调适应变化的必要性,语气较为正式和严肃,传达了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强调了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个体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这种调整不仅是技术上的,也包括心态和策略上的转变。
1. 【学校】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2. 【必须】 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学习~刻苦钻研; 加强命令语气明天你~来。‖‘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3. 【我们】 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4. 【改弦易张】 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5. 【改革】 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技术~|~经济管理体制。
6. 【适应】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时看不见东西,过一段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叫暗适应;反之,则叫光适应或明适应。在嗅觉、听觉、肤觉、味觉等方面也有适应现象,在痛觉方面则不明显;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有机体不断运动变化与环境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把客体(外界事物)纳入主体已有的行为图式中;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行为图式或形成新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客观世界变化。两者相反相成,适应状态就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7. 【面对】 以背相对。面,通"偭"; 面对面,会面; 犹面向; 当面对质; 谓当廷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