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47:35
授手援溺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2 03:29:54
句子“授手援溺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的语法结构如下:
句子采用了一般现在时的陈述句形式,表达了一种普遍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句子强调了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提供援助的重要性,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美德。在社会文化背景中,互助和同情是受到推崇的品质,这种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以用作鼓励或提醒他人展现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它可以用在教育、公共演讲或日常对话中,传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句子中的“授手援溺”和“伸出援手”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仁爱”和“互助”的传统美德。这些观念在**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在不同语言中,句子的核心意义保持一致,即强调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提供援助的重要性。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但都传达了同样的道德观念。
句子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如教育、公共演讲、日常对话等,用以强调互助和同情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这种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
1. 【授手援溺】 授手:给人以手,即伸手;溺:落水人。伸出手去救援落水的人。比喻救援苦难的人。
1. 【一种】 一个种类; 一个部族; 一样;同样。
2. 【别人】 另外的人:家里只有母亲和我,没有~。
3. 【帮助】 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互相~ㄧ~灾民。
4. 【应该】 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5. 【我们】 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6. 【授手援溺】 授手:给人以手,即伸手;溺:落水人。伸出手去救援落水的人。比喻救援苦难的人。
7. 【援手】 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语出《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2.泛指援助。
8. 【美德】 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古希腊奴隶主把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这四主德作为主要美德。中世纪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爱三种基本美德。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同时肯定勤劳、勇敢、节俭、诚实等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9. 【需要】 应该有或必须有:我们~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从群众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