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时间: 2025-04-27 12:13:52

句子

在古代,妖言惑众的人常常被视为危险分子。

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6 07:18:24

语法结构分析

句子:“在古代,妖言惑众的人常常被视为危险分子。”

  • 主语:妖言惑众的人
  • 谓语:被视为
  • 宾语:危险分子
  • 状语:在古代,常常

句子为陈述句,使用被动语态,时态为一般现在时。

词汇学习

  • 妖言惑众:指用不实的言论迷惑大众。
  • :指个体或群体。
  • 常常:表示频率高。
  • 被视为:表示被认为是某种身份或属性。
  • 危险分子:指可能带来危害的人。

语境理解

句子描述了古代社会对那些用不实言论迷惑大众的人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源于古代社会对稳定和秩序的重视,以及对言论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的担忧。

语用学研究

在实际交流中,这句话可能用于批评那些散布谣言或不实信息的人。语气可能带有警告或谴责的意味。

书写与表达

  • 古代社会中,那些用妖言迷惑大众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潜在的危险分子。
  • 在古代,那些散布不实言论的人常常被视为社会的威胁。

文化与习俗

  • 文化意义:古代社会强调言论的真实性和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因此对妖言惑众的人持警惕态度。
  • 成语:“妖言惑众”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言论的管理和对社会稳定的追求。

英/日/德文翻译

  • 英文:In ancient times, people who spread false rumors to mislead the public were often regarded as dangerous elements.
  • 日文:古代では、妖言で大衆を惑わせる人々はしばしば危険分子と見なされていた。
  • 德文:In der Antike wurden Menschen, die mit falschen Gerüchten die Öffentlichkeit verwirren, oft als gefährliche Elemente angesehen.

翻译解读

  • 英文:句子结构保持了原句的被动语态,强调了“被视为”这一动作的接受者。
  • 日文:使用了“しばしば”来表示“常常”,并保持了原句的语序和语义。
  • 德文:使用了“wurden”来表示被动语态,并保持了原句的语义和结构。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句子在描述古代社会对特定类型人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秩序、法律和道德观念有关。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可能用于批评那些散布不实信息或谣言的人,强调其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关成语

1. 【妖言惑众】 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相关词

1. 【危险】 亦作"危崄"。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 指险恶﹑险要之地。

2. 【古代】 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 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3. 【妖言惑众】 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相关查询

一介不苟 一介之才 一介不苟 一介之才 一介不苟 一介之才 一介之才 一介之才 一介不苟 一介之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佯风诈冒 气字旁的字 批验 包含常的词语有哪些 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厚积薄发 也似 夜郎自大 软通货 身字旁的字 分星劈两 牛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失枝脱节 愤发有为 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如虎傅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