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29:2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出尘之想的追求,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寻找心灵的净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14:18:13
句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出尘之想的追求,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寻找心灵的净土。”
句子为陈述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语态为主动语态。
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这种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句子在文学评论或诗歌赏析中常见,用于表达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在实际交流中,这种句子可能用于表达对某种精神追求的认同或共鸣。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中的“出尘之想”和“心灵的净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常见,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和的“涅槃”。
重点单词: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句子的结构、词汇、语境、语用学、书写与表达、文化与*俗以及翻译对照,从而增强对句子的全面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1. 【净土】 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居住的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 泛指没有受污染的干净地方。
2. 【出尘之想】 尘:世俗。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也形容诗文字画的意境、风格不同流俗。
3. 【寻找】 找;觅求。
4. 【心灵】 指内心、精神、思想等:幼小的~|眼睛是~的窗户。
5. 【束缚】 捆扎束缚我足,闭我囊中; 约束;限制冲破腐朽思想的束缚。
6. 【渴望】 迫切地希望:~和平|同学们都~着和这位作家见面。
7. 【现实】 当前存在的客观事物;符合客观实际的希望变成现实|建议合乎客观现实|现实生活。
8. 【诗人】 指《诗经》的作者; 写诗的作家。
9. 【追求】 竭力寻找或探索追求真理|追求名利地位|他一生都在追求着光明; 特指向异性求爱他狂热地追求这位姑娘; 长篇小说。茅盾作。1928年发表。大革命失败后,章秋柳、史循、张曼青、王仲昭等几个青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又悲观失望。有的虽不甘沉沦,想有所追求,但在社会的压迫下终遭失败,不能幸免消沉和堕落的命运。
10. 【逃离】 从某地或某种处境中逃跑离开:~事发现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