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1:27
文化活动的策划应天顺民,旨在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9 21:26:09
句子:“文化活动的策划应天顺民,旨在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是一个陈述句,使用了现在时态和主动语态。句子的结构清晰,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明确,宾语表达了策划活动的目的。
句子强调了文化活动的策划应当顺应天意和民意,目的是为了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反映了社会对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民众精神需求的重视。
在实际交流中,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文化活动的策划原则和目标。它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即文化活动应当服务于民众的精神需求,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句子中的“应天顺民”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智慧。文化活动的策划不仅是一种管理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
这句话强调了文化活动策划的社会责任和目标,即不仅要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还要服务于民众的精神需求。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这句话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核心理念是相通的,即文化活动应当有益于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
1. 【应天顺民】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民心。
1. 【丰富】 (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物产~|~多彩|~的知识;使丰富:开展文体活动,~业余生活|通过实践,~工作经验。
2. 【应天顺民】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民心。
3. 【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4. 【文化生活】 指阅读﹑写作﹑文娱﹑体育及其他艺术方面的活动。
5. 【民众】 人民大众得民众者得天┫拢唤起民众千百万。
6. 【活动】 (肢体)动弹;运动:坐久了应该站起来~~|出去散散步,~一下筋骨;为某种目的而行动:抗战时这一带常有游击队~;动摇;不稳定:这个桌子直~|门牙~了;灵活;不固定:~模型|~房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野外~|文娱~|体育~|政治~;指钻营、说情、行贿:他为逃避纳税四处~。
7. 【精神】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面貌|~错乱|~上的负担;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